近十年間開放大陸來台觀光,故宮博物院永遠都是旅遊團的必要景點

因此除非必要,身邊的朋友及我都盡量不去故宮看人....

上一次去故宮可能是四五年前為了一次慕夏展覽,或者僅是平時在搭車時遠遠地一瞥

 

「知識永遠不會寂寞,因為追求真理者總會出現」

就像我已忘記在那本書中得到了這句總結,故宮的文物只是靜候,真心欣賞的人便會出現。

所以我們想去的時候,也不會在意人多,想走便立刻出發...

IMG_9746.JPG

頂著35度的太陽,在陽明山的山腳下,還是好熱,雖然很想好好欣賞故宮廣場的牌坊,但是摯友跟我都沒有抹防曬,才站一下就覺得皮膚發熱,一路逃離的姿態從沒有任何遮蔽處的廣場奔跑到展覽廳內。

 

還記得我未念書時,故宮的門票和歷史博物館一樣的價錢,可惜經過二十年,故宮的價格和我的年紀一樣變得好不親切。一張兩百五十元!但已經到了售票窗口,無論如何都要進去,此時親切的售票員,聽到我們講話立刻問我們是否有身分證、健保卡及學生證....

喔,感謝德政,台灣民眾門票只要150元,台灣所有學生參觀免費!

這就是經濟學上會被大力稱讚的好方案,區別訂價、回饋弱勢,學生是最應該積極接觸文化,卻又缺乏財富的,提高其他收入來支助學學生參觀,我覺得非常好!可惜我已不是學生.....

而現在故宮第二展覽廳正在展出兵馬俑,但我們似乎都對小件的器物比較感興趣,所以就參觀第一展覽廳。(兩邊是分開售票的)

 

第一展覽廳有三層樓,一樓是特展,二三樓,一般是常設文物展覽。

一樓左側特展為巨幅名畫及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右側為智慧與慈悲:佛教文物。

巨幅名畫及清明上河圖動畫,都是很適合學生或剛接觸大型作品的人參觀,從動態畫作可以觀察繪畫的細節處,十分巧妙。但我們已經看過這部動畫十次左右,所以就沒有排隊去看,只是走馬看花地閒逛...

佛教文物區的入口,擺放著佛教的銅像。看佛像或神像有個很有趣的地方,因為可以看到當時代人們對於信仰的執著及誠摯,信仰者會用他們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他們心中的佛,並且用心地供奉與收藏,因此看這些13世紀前就有的銅像,工法及細節處,卻絕對不輸給現代的設計。

我特別喜歡的是左右兩尊坐像,上面裝飾非常細膩,還嵌工上綠松石,雖然是坐像,看起來卻很英氣威武。旁邊還有許多菩薩小像,但燈光昏暗,加上我眼睛比較不好,所以沒辦法仔細觀察,相對沒有這麼喜愛,所以我就隨意地看過了。

展廳的最右側是一片寬敞的走道,走出來才看到三尊比人還高的坐佛,摯友與我站在那邊都覺得佛像好慈悲莊嚴,這種感覺很難以言喻,只能說看了很溫暖...

 

上二樓之前,我們決定先去外面喝水

在第一展覽廳的左側有一間咖啡廳,我對這間咖啡廳最大的印象是,我幼稚園時在故宮裡面最喜歡的東西就是這間店,又有椅子坐,又有蛋糕吃!幼稚園的我看到翠玉白菜,一直覺得白菜為什麼可以放到博物館,那時一直以為肉形石跟翠玉白菜都是真的,搞不懂大人為什麼不帶我去超級市場看就好了....(遮臉)

總之這家咖啡廳的東西還是很實惠又好喝,如果可以的話會想在這邊坐一整天,不過外面還有人在排隊入場,所以我們喝完飲料就離開了。

 

二樓展廳是故宮收藏的瓷器文物,基於我的父母是瘋狂餐具收藏者,他們很常帶我們來這邊看看,不過可惜的是以前對這些東西都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想說來偷聽一下導遊講解好了,然後我們就一邊看一邊聽這邊陸陸續續出現的旅行團導覽。

結果不聽還好,聽了幾個導遊解說後,突然被一位很厲害的導覽吸引了,他在講歷代皇家御用的瓷器與時代的關係時,真的想在那邊幫他鼓掌。他講解不是念一段歷史給你聽,是想這些歷史和我們身邊的連結,言語生動卻誠懇,他帶的團有一些是較少接觸藝術的老人,他卻用生活的大小事去描述器物的美,真是妙絕!

原本還想慢慢看一下,不過看了幾件之後,覺得如果有這樣的導遊講解,那會有更多啟發與體悟,所以我就很厚臉皮地拉著摯友說要去找那位導遊,所以就開始跟蹤他們那一團了。從他口中,文物雖然單純,卻因為時間傳承而豐富了內蘊,十分吸引人。

也讓我十分佩服古代的工藝家,在他們眼中或許沒有事物的好壞,只有如何顯露物件的特質,而將他人眼中的缺陷,在合適的位置轉化成優勢,無論是翠玉白菜,或者玉人與熊!知才善用想必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重要的事情。

 

後來,我實在是太尊敬崇拜這位導遊先生,所以忍不住問旁邊的阿姨(在大陸年紀比你大很多的女性,請稱呼她 阿 姨,請發短促的輕聲),詢問他們導遊的名子,這位親切的阿姨也一再和我說他們丁導遊有多好多好,還要給我他的電話,可是我想從事導遊的人,應該不想隨便給人留下電話吧,所以我覺得還是晚一點回去搜尋比較好。

丁導遊帶他們參觀的三樓展區,是走左側的玉石區塊,我想這可能因為媽媽團喜愛玉石有關(後來我們又獨自補完右側的金屬文物。)

 

經這位丁先生講解,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的玉,並不是我們現在定義的玉(好比翡翠)

古時 石之美者,稱之玉。可參考《說文解字》中描述:「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由此我們可知古代的玉,為顏色溫潤,脈紋統一,聲音清脆,堅韌不尖銳、硬度高,具備這些條件才可稱之為玉。

由於翡翠是近代才傳入中國,故玉石展區大多陳列以軟玉為多。

我學術不夠深厚,也就不多講解,以免錯漏;所以僅分享一個丁導遊說得故事:古代在入土之前,會在亡者手中放兩塊玉豬,玉豬可代表財富,且放入玉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過去我們認為會有人給亡者引路,所以可作為引路財;二是說明先人離去時只帶走兩塊玉,將其餘一切留予子孫,留予社會,亦代表人的一生只懷有才能,而不空守財富。

玉器的溫潤常被說如君子而有價值,但此種懷才,想必也是玉器深孕的內在。

 

三樓玉器區塊的末段有一塊超大的雙面玉屏風,古典精緻,而這塊屏風就是翠玉了,真的非常美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

只可惜看完了這屏風,丁導遊他們那一團就要離開故宮了,前面因為他講解得很認真,不太好打擾。所以我真是一路追趕上去向他致謝,丁先生非常地謙讓與客氣,還表示之後可以再討論交流,聽了我真是內心膨派,可惜他們已經要趕去下個景點,所以我只能在這邊再次答謝這位文化底蘊豐沛的丁導遊。

真是非常謝謝你!

聽完他的導覽,實在感動。

告別了可愛的山東團,我們就繼續參觀故宮三樓,殊不知寶石專業的摯友看到我如此感動後,她也講解魂上身,所以我就幸運地有了第二位專業導覽,哈哈!

 

接著就是

摯友跟我快樂地分享玉器的製作跟玉石的觀察與琢磨

說真的古代研磨玉石的方式,光看就覺得好辛苦,而且在我凡人的眼中,玉石再未切開以前,都未能完全得知他的所有成色與紋路,雕刻家真的是天才才能做得工作吧!要決定用整塊玉石,或者利用玉石的皮質與紋理去表現一種事物,真的要經過很細膩的心緒去構思,才能呈現玉器最終的模樣....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是<玉秋山紅樹山子>

利用了玉石本身的綠及裂紋滲透氧化的棕紅,共構出和諧的景色,令人十分嚮往。

秋日山頭夾雜紛長的紅葉,與漸染涼意的大地,這樣的擺件如陳設在室內,就算不出遊也能品嘗山色玩味啦(可惜現在是放在博物館囉(笑)

 

離開三樓,走出展廳,告別手信商店,一天自然是乘興而歸.....

IMG_9758.JPG

 

我一直很喜歡故宮及台北博物館的策展規劃,雖然將許多展品同時陳列,卻懂得利用展品的關聯及故事性,而非只是將類似的物件放在展示區。

雖然第一展廳大多為常設展覽,但也會不定時更動或調整,加上遇上精彩的導覽,所有文物及展品也有了新鮮的詮釋和理解。

儘管下一次的故宮行不會太快到來,可這種喜悅想必可以在我心中許久不散....

IMG_9752.JPG

 

arrow
arrow

    灑花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