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帶將傷口包覆著

但有人恢復、有人疼痛,有人只是遮住巨大的傷口怕人看見

 

關於一場車禍,所連結的傷口是不是只用繃帶,就算是處理完成

 

劇名:繃帶
觀看場次:9/3週日下午14:30

 

<劇情簡介>

這是第二次看不止劇場的作品
上一次觀賞的作品是「你們聊,我先走了」
在主題上,不止劇場總能將許多社會中正在發生的事件,透過交錯的劇情,傳達他們對事件的關注與看法

作品<繃帶>從一場車禍,將一對母女為中心的問題,浮出檯面。
編劇從同志伴侶、醫療工作生態、單親家庭,由事件當事人帶出社會上的各種聲音

並以衝突闡述事件的各種觀點,也將問題丟回觀眾,引發共鳴與反思。

 

<劇情分析與心得>

原本想稍微寫下劇情的流程,但是發現自己沒辦法敘述地很好。
所以先簡單寫一下比較深刻的內容。

醫生跟媽媽在走廊相遇時,醫生才剛與女主角談完醫療生態中的困惱,然而媽媽一出現便用羨慕的口吻說醫生工作很好很閑,醫生勉強地笑與媽媽的熱絡有著強烈對比,再來當媽媽要將雞湯送給醫生時,醫生的為難。

在醫生拒絕準備離開後,媽媽卻是一再地丟出了病人與家庭的情感疑惑,這裡雖然要著墨出母親對於同性伴侶守舊而固執的觀念,卻也透漏了醫生面對病人與病人家屬的相處問題,並再次帶出這個令人稱羨的工作中大大小小的狀況。

 

而媽媽說:[是不是因為我跟他爸爸離婚,讓他變成同性戀]
[他是不是因為很年輕想支持那些同性者,所以才會跟女生在一起]
[他跟那個女生交往後就會開始對我大小聲,他以前都很乖,一定是那個同性戀帶壞他]
媽媽不斷提出一些同性議題中,有點守舊的想法,甚至是已經不會被談及的猜測。

但我覺得這裡面的很多看法,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之中,可能是我們的父母親戚、可能是我們的鄰居,甚至就是你很熟悉的朋友。

媽媽的那些臆測,在熟悉同性關係的人眼中,有點荒唐,甚至會想用科學與邏輯和他們解釋、嘲笑無知。可是我忽然覺得對於他們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邏輯上的推演解釋,而是一個情感去同理、去瞭解另一種愛,也是真實的愛。

 

而後的劇情中,媽媽透過與爸爸、與女兒的對話,其實都未能接受女兒的性向,最後在一次爭執後,女主角為女兒急救,而讓媽媽瞭解到女主角也像她一樣愛自己的女兒。

 

其實看完劇,我並不喜歡這個接納而幸福快樂的結局。
因為我認為媽媽心中其實是有疑惑的,當然我們可以解釋這是她對害怕失去女兒的一種妥協。
但我覺得如果媽媽不說出接受,但透過各種對話,以及媽媽對於同性伴侶的掙扎,更可以讓觀眾去假設與自我辯論。

 

也真正去同理那些對於同性伴侶有疑問的人,或許能更深刻地在他們心中留下種子。
讓他們的家庭、與生活有個開始溝通,說出自己心聲的契機

因為真實的生活,總需要一場一場抗爭、辯論,也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妥協。
但我們能夠過真正的爭執
了解到自己跟他人關注與在意的問題

而尋找到一個切入口
或許是愛、或許是體諒、或許是科學辯證,而逐漸地瞭解


因為
這齣戲中的所有問題
或許都來自不夠瞭解與不想瞭解。

 

但我還是想畫滿了五顆心心,謝謝你們透過劇情讓我們有機會去接觸、瞭解這些值得關注的事件

無論是近幾年的醫界生態與高工時環境,還是家庭成員的缺乏關心與交流,或者同性伴侶所面臨的難題。或許我們常作為一個新聞看過,但其實這不斷在生活中發生不是嗎?

我相信這能夠讓很多人嘗試去瞭解、體會,起碼我能想像

 

然後我也喜歡你們透過醫院隔板移動,切換著場景,覺得很有趣也很厲害XD

許多劇情橋段有嚴肅討論,卻透過角色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一些趣味與笑料。

喜歡醫生跟女主角對工作的思考與辯駁,以及鬥嘴,醫生演繹地很專業誠懇,且在病人家屬的發狂下,保持著鎮靜和無奈。而醫生誓言的段落,與女主閒聊的劇情,都描繪出醫生性格與心境,頗為生動(只是醫生你使用假名穿白大掛被看到了)

因為看過另外一齣戲,其實我更喜歡女主角之前各種自白,與充滿掙扎的獨角戲。這齣戲中演繹的愛與受傷,可能因為我比較沒有共鳴,所以較顯薄弱。但我很喜歡女主角自行綑綁繃帶的那一幕,感覺得到裡面的無助與受傷。

然後我頗喜愛崩潰的媽媽,我能想像一位母親發狂的面貌,無論盛氣臨人、河東獅吼,可能都講述著對子女的關愛與控制所帶來的歇斯底里,以及他僵直的捲髮,因為離舞台很近,所以可以也疑惑捲髮燙壞的崩潰(誤)

但我覺得這是否也給予母親一個警醒,當你的關愛在無交流的狀況下,在子女的眼中,是否成為一種壓力與控制狂的代表。

 

以上,感謝你們的表演

以及這個故事所帶來的想法

 

 

arrow
arrow

    灑花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