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打算將林煊哲老師這次展覽作品都寫一篇
但我後來回想覺得這三個系列其實是一種變化的過程
這個變化很符合灑花這次逛南美館的感覺,所以還是講一下最後這幅<拭>-22
如前一篇在凝系列所說
原本沒打算將林煊哲老師這次展覽作品都寫一篇
但我後來回想覺得這三個系列其實是一種變化的過程
這個變化很符合灑花這次逛南美館的感覺,所以還是講一下最後這幅<拭>-22
如前一篇在凝系列所說
前期提要本次照見聯展中並沒有很多幅凝系列作品
只是曾看過凝系列的其他畫作,很印象深刻,所以獨立成一個系列書寫心得
灑花學生時代覺得畫家都會幫自己的作品取很複雜的名字
但長大一點才覺得或許這樣的名子是最簡單不過,同時也是最能讓人去思考、去想像解讀的
先說一下我為了要寫這篇心得,為了想標題來總括陳香伶老師的作品想了好久
可都沒有找到我喜歡,同時也非常精確的詞語,所以就很簡單介紹一下我對這一系列作品的感受
陳香伶老師展出的作品均是描繪衣物與織品
但透過皺褶跟衣物的擺動,看得出來這些衣物並非是靜止的陳列品
一直很喜歡林煊哲老師的作品
老師先前有一段時期的作品是以窗作為主體
那個窗外有許多是灰暗的雨天,但觀賞者跟畫家都在窗內是看到雨的人,儘管你在窗內不會被雨打濕
卻彷彿能理所當然地傳遞那一刻心境
首先感謝我的朋友W跟他們全家正好要去台南,還願意攜上我這麼大一隻拖油瓶過去
才有機會出發到南美館,這是灑花工作後第一次因為工作之外的事情抵達台南
也是第一次去南美館
還真的是格外的新奇,也有夠台北俗
寫在前面這本依舊是在圖書館找兒童雜誌之後帶回家看的
回家稍微帶國王看了一下覺得內容偏簡單,小孩會有耐心看完,但大家要想想灑花兒子才兩歲半
這本說是設計給四到七歲的雜誌,內容就有點不夠豐富的感覺
果然灑花再寫這篇文章時發現他在今年初已經停刊了